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对于“焚书坑儒”事件,唐代司空图曾写道:“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

对于“焚书坑儒”事件,唐代司空图曾写道:“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秦坑儒耶?儒坑秦耶?”明朝李贽却说:“李斯建议焚书大是英雄之言,……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司空图和李贽的观点相互矛盾,故均不可信

B.司空图的生活时代更加接近于秦朝,故可信

C.历史的真相是多元的,对历史人物不必苛求

D.历史评价具有差异性,这是正常的历史现象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历史评价的差异性。根据材料可知,针对“焚书坑儒”事件,唐代的司空图和明代的李贽做出不同评价,反映了历史评价的差异性,根据各自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得出不同结论,都是正常的。所以答案选D。 考点:历史研究·历史素养·历史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律·厩苑律》规定:借用官府的铁制农具,因原器破旧而损坏,农民以文书上报官府即可,官府回收原农具而不令赔偿。这一规定主要说明了

A秦国力雄厚疆域辽阔

B.秦律规定覆盖面广

C.秦政府鼓励发展农业

D.秦铁农具储备充足

 

查看答案

有学者研究《论语》后认为,孔子很少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该学者进而认为战国时有一位思想家的学说弥补了孔子很少讨论的“群体的仁”。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赵太后会见齐国使者问道:“岁收成,年景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悦道:“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不先贱而后尊贵乎?”赵太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与赵太后的思想相近的是

A“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B.“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D.“人心之得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B.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血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根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