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神灵,蛊惑青年”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焚毁;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这说明
A.人文精神深刻影响雅典社会
B.神权主宰雅典社会各个领域
C.城邦对公民思想自由的限制
D.哲学家在雅典没有生存环境
“关公战蚩尤”是流传较广的一则神话。据考证,该神话以片段形式散见于御祭文、类书、道藏经、笔记小说、盐法类政书、地方志书中,有多种文本流传。它先经佛教原创,后有道教加工、俗世确立信仰,最终进入地方编年史,成功地对接了正史。这说明
A.神话能反映人们的价值追求
B.神话因荒诞而缺乏研究价值
C.佛道合流颠覆社会意识形态
D.研究神话叙事必须溯源而循
据古籍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准备了“内府铸精铜活字百数十万,排印书籍”,却在乾隆初年因“无用”而被改铸为铜钱,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的活字印刷术
A.受到统治阶级的抵制
B.技术存在着致命缺陷
C.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
D.缺乏市场效益的推动
“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在宋明以后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但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对三纲的解释是: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明朝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市民文化开始兴起
C.思想界对理学的批判
D.民主启蒙思想的萌发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其中“经”的地位较高。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盛
B.民本思想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中世史黑暗时代东方之怪魔的人物,而绝非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中有价值的人物。袁氏以个人厉害为本位,而不知国家社会为何物。缺乏现代国家观念,以经验治国,法律观念薄弱,不解现代政治文明之真相,不能用正人君子及有用之才。袁氏执政四年来,政绩乏善可陈。
——摘编自梁启超《袁世凯之剖析》
材料二
在中国建立共和体制的第一功臣,自然是袁世凯。袁世凯最初也曾主张在中国实现君主宪制,而革命派反对,革命派的方法显然是二千年“农民革命”的继续,这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变革不仅仅是打倒一个皇帝的问题,而是要彻底改变皇权体制,在中国实现“宪制体制”。袁世凯时期,实际上不仅北京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第一个共和和民主时期,也是中国共和和民主时期的开创初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按照和平过渡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共和制,而且民族工业此时也进入第一个真正的春天。
——摘编自于永年《重读袁世凯》
(1)比较两则材料中对袁世凯的评价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