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所采取的措施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具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刘邦对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既有继承,又有改造,除继续采用郡县制外,也实行分封诸侯王制度,即郡国并行制。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可见,唐朝御史台
A.职能广泛,地位重要
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C.属于中央司法机构
D.有效抑制了吏治腐败
清代学者赵翼提到:“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
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
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
C.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着漏洞
D.从宋朝官僚政治开始衰落
明代的科举制划分了“南榜”“北榜”“中榜(安徽及西南诸省)”,分别占录取总额的55%、35%和10%;政府还明文规定各地的录取名额,各州县均有一定的配额,即使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县,也会有人才被录取。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体现公平公正
B.安稳人心,巩固政权
C.更有效选拔人才
C.加强中央集权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讲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写道:“……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世卿世禄制
D.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