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易经》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下列不能体现材料中“人文”...

《易经》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下列不能体现材料中“人文”含义的是

A.“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意是:治国家者必须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以明耕作渔猎之时序;又必须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以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等级关系,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并由此而推及天下。材料中的“人文”即儒家的人伦道德,B项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统治者应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

 

查看答案

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道:“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了荀子的思想主张是

A.“以德服人”

B.“性恶论”

C.“施仁政于民”

D.“性善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所采取的措施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具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刘邦对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既有继承,又有改造,除继续采用郡县制外,也实行分封诸侯王制度,即郡国并行制。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

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可见,唐朝御史台

A.职能广泛,地位重要

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C.属于中央司法机构

D.有效抑制了吏治腐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