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1)怀疑神;肯定人 (2)相似: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教会、教皇、抨击中世纪的神学统治) 关系:继承与发展; 说明: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冲击了神学的束缚;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宣传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3)发展:反对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或分权);宣扬理性主义;提出“天赋人权”, (4)特征:起源(或萌芽或强调人的价值);复兴(或发展或主张发展个性);成熟(或明确或构建理想社会)。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据材料“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可见其怀疑神,依据材料中“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可见其充分肯定人的价值。 (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比较的能力。材料二中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了人性的善恶,把人从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材料三主要阐述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推动了思想的解放,为宗教改革的到来作了准备;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因此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可知: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启蒙运动在继承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故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反对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或分权);宣扬理性主义;提出“天赋人权”等方面。 (4)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及比较的能力。分析上述几段材料并结合所学知: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萌芽于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由相信神到怀疑神、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自己,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复兴于文艺复兴,用“人性”对抗“神性”,把人从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发展于宗教改革,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成熟于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反对封建专制,构建理想王国的蓝图。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马丁·路德;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孟德斯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言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材料二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材料三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根据材料一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

(3)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的认识它?

 

查看答案

乾隆时期,北京百姓“厌听吴骚,闻歌昆曲宫廷垄断的剧种,辄哄然散去”。徽班进京之初,只应内廷供奉,和外界接触较少。道光年间开始对外演出,有了和其它剧种频繁交融的机会。在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迎来了第一个繁荣期。京剧的发展历程说明

①宫廷的支持是其繁荣的根本原因②京剧的发展应该坚持走大众艺术的道路

③没有兼收并蓄,京剧的发展就没有生命力④京剧的繁荣经历了几代艺术家的努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的小说多以反封建统治为题材,这反映了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封建专制统治衰败的必然性

C.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查看答案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名句,下列词作中风格与之迥异的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