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某一官职:“……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该官职应当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廷尉
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冬践土之会,本是晋文公召周天子,而《春秋》却记为“天子狩于河阳”,以下评述正确的是
①作者描述带有主观因素②通过一个“狩”字,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念
③文献史料不能反映真实历史④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隋唐君主为加强统治,致力于削弱门阀势力,唐初曾将民间声望最高的崔氏降格为第三等姓氏,武则天提高进士科地位以打击擅长明经科的世族。到了晚唐时,唐文宗欲把公主下嫁给门阀世族时感慨:“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这反映出隋唐时
A.宗法制与封建专制互为表里
B.科举制对士族产生的影响很小
C.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并行
D.社会结构的改变十分缓慢
公元前242年起在罗马大法官中专门设立“外事裁判官”,审理涉外案件的原则,既不能套用罗马公民法,也不能完全依照异邦人本民族的法例,而是互相参照通融权衡,取得一些双方同意的解决方案,所以他们便称自己凭据的是万民通用之法,因此形成万民法的概念。由此可见,罗马万民法的特点是
A.形式化
B.强制性
C.主观性
D.实用性
北宋《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材料表明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是
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士曾经是底层贵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由武士而蜕化成了文士,他们中不少人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互相辩驳,并且成为当时推进社会变化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士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
A.急剧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嬗变
B.官学与私学界限被打破,士是文化的主要传播者
C.诸侯争雄,为人才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历史契机
D.技术进步,改变了士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