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

——《史记·楚世家》

桓惠王十年,公元前263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史记·韩世家》

材料二

秦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汉书·诸侯王表第二》

材料三

其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中认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对此,西汉初年的补救措施是什么?并对补救措施进行评价。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观点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1)特点: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 (2)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采取郡国并行制。一度巩固了西汉统治;但后来导致了王国坐大问题,威胁中央,最终酿成七国之乱。 (3)积极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成为省制的开端,为后世所沿用。消极影响: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压制,使地方上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地方政务的推进。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概括特点的解题技巧在于抓住关键信息,如“其君”“县之”“郡守”“上党郡”,这些信息表明在战国时期已经设置了郡、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也存在分封制。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内亡(wu)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可以得出材料二中认为的秦亡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西汉采取的措施及评价需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三体现了元朝行省制的确立,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相应的地方政府地位降低,据此作答即可,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成为省制的开端,为后世所沿用。消极影响: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压制,使地方上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地方政务的推进。。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地方行政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天下下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查看答案

“正当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南迁,中原鼎沸之际……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这一王朝是

A东汉

B.北魏

C.隋朝

D.唐朝

 

查看答案

以下与图中圆圈所示地区开始进入中原政权版图有关的是

 

A开凿灵渠,平定岭南

B.修筑“自九原抵甘泉”的直道

C.开辟“五尺道”,并在当地任命官吏

D.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对该地区进行管辖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这段言论主要揭示了

A世官制维护了特权阶级的利益

B.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人才

C.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D.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场景,许多成语典故都与此考试制度有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一梦等,关于该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

B.为下层人民做官入仕提供机会

C.使人们醉心于功名利禄,无心科技研究

D.扩大了统治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