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①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②皇权更加巩固
③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④实权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和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其中“最有生气的成分”是指: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度
D.军功爵制度
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表明此时西汉王朝已实行了
A.丞相制度
B.郡县制度
C.中央监察制度
D.地方监察制度
余秋雨在其作品《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
A.科举选官更利于国家行政管理
B.选官制度与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C.科举及第者已控制了整个国家
D.以门第为依据的选官现象已被杜绝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A.树立了官场廉政之风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