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

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A. 特别注重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B. 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

C. 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    D. 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D 【解析】程朱理学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材料中程朱理学反对超出维持人的正当欲求和礼仪规范的“人欲”,主张人应具有顺应“天理”的欲求和行为。可见“存天理,灭人欲”突出了“天理”与“人欲”的对立统一,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故选D。A、C两项所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材料并未否定人的自然欲求,故B项错误。 点睛: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这句名言:“存天理,灭人欲”,被很多人记住并断章取义地误解误读,斥为不讲人性、扼杀人性之说。从此题我们可以认识到在评价历史现象时,要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有价值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二重证据更有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又认为“是故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治薄,则国家之治寡。故大人之务,将在众贤而已。”该思想属于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D.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他把自己看做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他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他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他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评价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外交政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1)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推进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材料二:“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儒士与汉制),大新制作。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英总政务者日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宋廉《元史百官制》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在政治制度设置上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元朝的制度创新对“大一统”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