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载于1882年9月《申报》)。材料反映了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新型经营方式逐渐被国人接受
C.社会各界支持股份公司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利润很高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C.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D.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明朝在出现内阁辅臣的时候,也就出现了票拟权。内阁辅臣在奏章上根据自己的意见用黑笔写上批示,然后经过皇帝首肯之后,才由皇帝用朱笔批上去,再加盖玉玺方才生效。于是,由此出现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这样
A.国家大事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
B.大大增强了宦官把持朝政的可能性
C.宫中太监和内阁辅臣形成制约关系
D.内阁辅臣拥有对国是的部分决策权
根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清朝,竞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清朝经济的衰败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市镇经济的发展
D.坊市制度被打破
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
A.削相权以加强君权
B.分事权以相互牵制
C.改变地方割据局面
D.强化集体议事制度
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A. 特别注重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B. 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
C. 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 D. 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