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6年8月2日《伦敦新闻图片报》插图:李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6年8月2日《伦敦新闻图片报》插图:李鸿章抵达英国,在南安普顿港上岸

材料二

李鸿章这次公费出差环球旅行,带着两个最主要的任务,其一是“结强援”,就是俄国。……李鸿章借祝贺沙皇加冕,与俄国商谈结盟抗日。结果被俄国人狠狠敲了一笔,《中俄密约》让俄国人可以在东北修筑铁路,并取得诸多特权,实际上控制了中国东北。李鸿章的另一个任务,是要游说各国“照镑加税”。……清政府希望李鸿章让洋人同意加税到百分之十。但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在英美,李鸿章都没能做到——这本身就不是单纯靠外交手段可以完成的.

一李夏恩《新京报书评周刊》2015年10月23日

材料三

在这次访问中,李鸿章向英人保证,一定会在中国大力引进铁路……慈禧太后:“洋人和你都谈了些什么?”李鸿章:“老佛爷,洋人要来给我们修铁路。”在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中国有望与英国签订承建英国高铁二号线工程的巨额订单的消息传来时,网上很快出现了这个戏拟的笑话作为回应:(英国)女王:“你们都谈了些什么?”首相(卡梅伦):“老佛爷,洋人要来给我们修铁路。”现在,中国不仅早已接受了西方来的铁路,甚至还将比原始铁路更为高级的高铁卖给一个世纪前曾将铁路推销给中国的英国。情势似乎完全反转过来。

一李夏恩《新京报书评周刊》2015年10月23日

同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李鸿章出访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结强援”对19世纪末的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促使中英“势似乎完全反转过来”?(10分)

 

(1)历史背景: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洋务运动破产,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先后成为帝国主义国家,正在加紧对外资本输出,瓜分狂潮即将到来。 (2)影响:“结强援”让俄国通过《中俄密约》加强了对东北的控制,使得中国主权的进一步丧失;进一步刺激了列强勒索和侵略中国的野心,客观上推动了瓜分中国狂潮的到来;面对民族危机,资产阶级领导戊戌变法,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日俄冲突进一步激化,客观上加速了1905年日俄战争的爆发。 (3)中国方面:中国通过革命斗争最终获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中国重视科技创新,高铁技术位居世界前茅;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加快对外合作交流。英国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忽视技术创新而失去了科技优势;两次世界大战后,国家经济实力日渐衰落;随着殖民地的纷纷独立,英国殖民帝国的地位一落千丈。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欧美:一是“结强援”,二是劝说西方列强同意“照镑加税”,提高列强向中国出口商品的关税。李鸿章出访欧美的背景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考虑。国内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洋务运动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为了挽救危机,牵制日本的侵略,清政府希望“李鸿章借祝贺沙皇加冕,与俄国商谈结盟抗日。”国际背景: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加紧对外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结强援”---俄国,与俄国商谈结盟抗日,并签订《中俄密约》。19世纪末,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半封建国家,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没有提高,而俄国刚刚走上帝国主义道路,正在加紧资本输出和扩张,和俄国结盟---《中俄密约》的签订,“让俄国实际上控制了东北”使得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另一方面,清王朝的这种做法,也刺激了列强勒索和侵略中国的野心,客观上推动了瓜分中国狂潮的到来。为争夺东北的利益,日俄矛盾激化---1905日俄战争爆发。由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客观上推动中华民族的觉醒,救亡图存运动兴起:资产阶级领导戊戌变法,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情势从“李鸿章向英人保证,一定会在中国大力引进铁路”到“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英,中国有望与英国签订承建英国高铁二号线工程的巨额订单的消息”,反映了中英实力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原因可以分别从中国.英国方面考虑。中国实力的增强来自于国家实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政治上:民族独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经济上: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科技上: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而英国实力的相对削弱,主要体现在,政治上:两次世界大战后,国家经济实力日渐衰落;随着殖民地的纷纷独立,英国殖民帝国的地位一落千丈。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忽视技术创新而失去了科技优势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国家实力增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合作构想作为携手发展、合作共赢,共同走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新

主张得到了上海合作组织及金砖成员国的积极响应,以推动相关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为宗旨的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也得到五大洲诸多国家的实质性支持和积极参与。这体现了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走向没落

B.世界霸权面临激烈争夺

C.经济区域化的加速发展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C.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D.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查看答案

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

A. 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

B. 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

C. 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

D. 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

 

查看答案

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到1851年,根据该法案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911年,洛克菲勒公司因市场垄断被肢解为34个独立石油公司。这两个法案

A.起因、宗旨和影响完全对立

B.维护公平秩序,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C.都和垄断组织有直接的关系

D.保护知识产权,助推两国产业革命

 

查看答案

下面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图,符合其逻辑关系的是

A.①是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

B.①是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