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忽如一夜春风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个阶段最...

“忽如一夜春风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个阶段最恰当

A战时期1928—1936年

B.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

C.一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D.1928—1936年三大改造时期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忽如一夜春风来”应该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时期从1912年——到1919年,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战士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零落成泥碾作尘”应该是指日本帝国主义在1937年——1945年侵略中国期间,对中国的经济进行掠夺性破坏,是民族资本主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表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正式弟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表明当时

A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B.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

C.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

D.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局面

 

查看答案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场景在历史剧拍摄中不应出现的有

①《封神榜》中烽火戏诸侯②《汉武大帝》中卫青出任枢密使③《大宋提刑官》中内阁首辅专权④《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荀子有著作传世。他批判地吸收当时一些学派的优点而发展了儒家思想体系,如礼治的内容中包含了法的因素.大约公元前285年,荀子到齐国稷下学宫游学,打算说服齐相行“胜人之道”。“如是,则国孰敢不为义矣?贤士愿相国之朝,能士愿相国之官,好利之民莫不愿以齐为归,是一天下也。”公元前266年至公元前255年间,荀子赴秦。曾向秦昭王建言:“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人迹所到),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公元前253年左右,荀子游赵。曾对赵国君臣说:“招延募选,隆势诈,尚功利,是渐(诈欺)之也;礼义教化,是齐之(民齐心)也。”

——摘编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荀子提出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思想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同眸】

材料1829年,杰克逊入主白宫,开始实行“分赃制”。其特点是:甲党上台后,立即斥退大批政府官员,而让在竞选中有功的本党党徒填补这些空位。乙党上台后,亦如法炮制。这些官员们在任职期间,贪赃枉法,营私舞弊,无所不为。为了纠正这些弊端,美国于1883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条例,即“彭德尔顿法”。主要内容是:成立由3人组成的美国文官委员会负责制定文官管理细则,主管文官考试和录用、保障文官权益等;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文官考核和工资以实绩为依据,公布待补文官职位缺额;经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不得任意撤换;受到惩罚的文官,有权提出申诉等;文官不得提供政治捐款。

——摘编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德尔顿法”与“分赃制”在官员选用上的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彭德尔顿法”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该法则认为,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改变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近现代世界史知识,白拟一个具体论题评析“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要求:对该法则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