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逊”(nexum)是《十二表法》中用来表示“契约”的用语,它的本意是“伴有铜片和衡具的交易行为”,它的形式要求十分严格,不仅要求交易当事人亲白到场,说出规定的套语,履行铜片的交付手续,而且还要有五位证人和一位司称到场作证,此时交易方为有效。“耐克逊”表明罗马法
A. 注重建立公正诚信的商业秩序
B. 本质目的在于维护奴隶主利益
C. 对民事行为有严格的形式要求
D. 严格禁止公民的私下交易行为
罗马法《学说汇纂》中记录这样一个案例:一人把洗衣人告上法庭,要求他赔偿自己被老鼠咬破的衣服的损失。原告说:“按照约定,衣服洗好后你应该妥善保管,事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你应使用鼠夹和鼠药来预防鼠害,可是在你的店里甚至连一只猫都没有”。最后法官判定洗衣人要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了罗马法的原则是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谨慎履行契约
C.公平、公正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
A.为民众获得自由提供了重要保障
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
C.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
D.是无视能力差异的国家管理模式
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
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
B.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
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
D.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
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在阿吉纽塞群岛打败了斯巴达海军将军们,因没有运回阵亡者的尸体而遭受陪审法庭严历的审判,十将军中有六位被投票判处死刑,色诺芬认为:杀死六位将军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A.民主必然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B.陪审法庭是雅典的司法机关
C.雅典体制优越于斯巴达体制
D.民主裁决不等于公正的司法
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这反映了
A.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
B.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
C.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
D.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