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1902年,孙中山则说:“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为今日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马克思、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B.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C.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D.符合文明史观,立场不同
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这一观点
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B.认同民主政治促进工业化发展
C.赞同用和平方式推进政治变革
D.反对大规模的社会变革
俾斯麦在回忆录中写下了最后的忏悔和期盼:“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这表明,俾斯麦期望( )
A. 完善德国民主政治 B. 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
C. 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D. 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15年12月3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枪击案,已有14人遇难。美国公民持有枪械源于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管理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因此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人民有别于政府,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有别于政府军警持有和携带武器;保障自由州有别于保障联邦。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主要表明
A.美国宪法政治妥协与权益平衡的理念
B.美国宪法的人民民主原则
C.美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D.美国宪法体现了权力制衡的理念
杰弗逊曾说:“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它部门的行动”。对该材料的准确解读是
A.总统对国会负责避免盲目行动
B.政府分权和制衡提高了行政效率
C.猜疑的实质是权力的相互制衡
D.联邦制使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
“耐克逊”(nexum)是《十二表法》中用来表示“契约”的用语,它的本意是“伴有铜片和衡具的交易行为”,它的形式要求十分严格,不仅要求交易当事人亲白到场,说出规定的套语,履行铜片的交付手续,而且还要有五位证人和一位司称到场作证,此时交易方为有效。“耐克逊”表明罗马法
A. 注重建立公正诚信的商业秩序
B. 本质目的在于维护奴隶主利益
C. 对民事行为有严格的形式要求
D. 严格禁止公民的私下交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