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到: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概括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观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论证: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 政治上,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外交上,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 社会生活上,“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就北洋政府时期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加以评论。据材料提到,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评论北洋政府时期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属于开放性试题,例如:北洋政府时期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应该继续被妖魔化。论证: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政治上: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总之,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在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的解放发展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不应该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北洋政府时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制度是强制执行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外国观察家们都被中华文明的久远性与稳定性所深深震撼。19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官员T.T.Meadows根据他所获得的第一手观察资料对这些做出了以下解释。……其真正原因可归结为三个原则和一种制度……这三个原则是:1.以德治国优于凭武力治国。2.选拔最有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实现国家的政治清明必不可少的条件。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醉生梦死,并由此导致高压的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力处置这样的君主。一种机制是:公开选拔文官的科举考试制度。——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自秦汉开始,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其主要职责是监察。从汉武帝开始,监察与行政相分离,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原则,设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开创我国巡视监察制度之先河。自曹魏开始,监察向组织机构化方向发展,其标志是中央御史台的设立。——卜宪群《重视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经验》

材料三

封建君主对官员的道德要求首先是“忠”,其次才是“廉”,而人治下的反腐倡廉难免具有主观随意性。皇帝口含天宪、出言即法,随意性极大。

——于永军《封建社会反腐败最终“败”在哪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治国中选官制度的演变有何规律?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对封建社会反腐败的看法,并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目前中国反腐倡廉的建议。

 

查看答案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查看答案

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俄罗斯1917年的革命风暴》将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

A. 着力推翻沙皇专制    B.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 推进和平民主的进程    D.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查看答案

1852年,马克思曾说:“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在此,他旨在说明

A.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

B.无产阶级将成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C.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阶级斗争学说是人类对自身发展认识的结晶

 

查看答案

“中国军队根据最高统帅部战略决策,在大别山要隘部署了兵力,安设重炮,以迎击陆路进攻之敌;同时,在长江敷设水雷,沿江配备相当兵力,与之节节抵抗,以阻挡日军溯江西上。”

材料反映的战略部署是

A.广州会战

B.徐州会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