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Street(使馆大街),兵部街改名为RueLinevitch(孪尼微支路),台基厂街改名为RueMarcoPolo(马可波罗路)……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德国公使)街等。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签订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某地区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反对割地议和。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疯狂进攻,当地军民奋起反抗,与日军血战五个月。这一历史事件是
A.黄海海战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
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较,最显著不同是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C.开放的口岸
D.列强办厂的特权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A.打开市场
B.传播宗教
C.输出资本
D.倾销鸦片
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主要是因为
A.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B.中国政府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C.中国的经济军事技术落后于英国
D.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