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 ...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

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

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

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

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

 

B 【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康有为并非是因循守旧的人,因为他主张要变法,要实行君主立宪,故A项是错误的;康有为未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他主张把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结合起来,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故B项正确,C、D两项是错误的;故本题应选B项。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 【名师点睛】康有为思想的特点: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体现了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在理论指导上有局限性。康有为借发挥孔子政治思想,利用传统的儒学权威来宣传变法的道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前一部书把封建主义者历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文献,后一部书,把本来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满怀进取精神提倡尽可能平等思想观念,康有为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寻找理论依据来反对封建制度,没有完全抛弃儒家的传统理论。充分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查看答案

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这种称呼的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

B.由中国为中心向西方为中心转化

C.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转向和解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查看答案

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是体制,然后是皮毛。”这里的“皮毛”是指

A.西方科学技术

B.西方生活习俗

C.西方经济制度

D.西方教育制度

 

查看答案

在谈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派同改革派的真正差异不过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能支撑此观点的是

A.发展近代工业

B.创办新式学校

C.实行民主政治

D.编练新式军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