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39年英国政府开始改变帝国...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39年英国政府开始改变帝国政策,向英联邦转型。二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于是便有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第一次非殖民化高潮,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主共和国。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者深受鼓舞,1954年印度支那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开展武装斗争,给法军以沉重的打击,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该地区建立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其中一部分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形成第二次非殖民化高潮。而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又给予英属黄金海岸人民以巨大支待,1957年,加纳共和国成立,并成为英联邦的第9个成员国和联合国的第81个成员国,人民大会党组织新政府,恩克鲁玛出任独立后的首任总理,这是在非洲的英属殖民地中第一个赢得独立的国家;受此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规模最大的第三次非殖民化高潮。

——摘编自潘兴明《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探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三次非殖民化高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三次非殖民化高潮出现的原因,

 

(1)特点:各地民族主义运动相互支援配合;民族独立运动与民主革命相互结合;均发生在二战之后,与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相关;时间短,进程快。 (2)原因:20世纪以来英国殖民政策的调整;两大阵营的对峙局势给殖民地半殖民地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二战后英法力量的削弱;二战后反殖民主义成为世界潮流。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英国政府开始改变帝国政策,向英联邦转型。二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主共和国”“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又给予英属黄金海岸人民以巨大支待”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二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者深受鼓舞”并结合二战后英法两国的势力的变化、国际格局的变化等相关史实来分析得出答案。 考点:选考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世纪初三次非殖民化·20世纪初三次非殖民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民粹主义Popolism,又译平民主义,是民主思想的而一个分支,主张普通民众的权益,相信普罗大众的智慧。民粹主义针对精英主义,认为掌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精英建立的制度和制定的政策损害普通民众的利益,因此民粹主义者往往都是反精英和反建制的。民粹主义一般在实行普选制的民主国家会有较大发展。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只有通过选票才有可能改变他们反对的政府和政策。但也正因为如此,民粹主义往往会被一些有野心的政治家所利用,成为他们谋取个人利益的一种政治手段。这些政治家一般都有较强的个人魅力,总是讲老百姓爱听的话,并做出许多不切实际的承诺以求当选。普通民众总认为受到了统治精英的不公正对待,因此民粹主义的土壤永远是存在的。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较好且普通民众能够分享到发展成果的时候,民粹主义不太容易抬头。然而过去40多年来,全世界最主要的共同趋势是经济自由化、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尽管这一时期是人类有史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但增长的成果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同一国家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是不均衡的。

——摘编自吴敬琏《比较·论国粹主义在全球的兴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民粹主义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粹主义出现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欧化主义”意即“全盘西化”,是东方国家学习西方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的一种偏向和弊病。在学习西方的实践中,一部分日本人逐渐意识到,既不能不顾日本国情,生搬硬套西方的技术和文化走“全盘西化”的道路,也不能一成不变地固守寡藩时代的思想和传统,陷入“国粹主义”泥沼;既要努力实现与国际潮流接轨的现代化,又不能被“欧化主义”所同化。由此可见,如何创造日本的现代工业文明,明治政府面临三种选择“洋魂洋才”、“和魂和才”、“和魂洋才”。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在学习西方过程中日本面临的三条道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最终选择的道路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书端州郡斋壁

【宋】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谍。

秀千终成栋,精钢不作为。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学术的分类方法。“经”是儒家经典,“史”指史籍,“子”是诸子百家和宗教著作,“集”则为文集。四部之关系,可以《春秋》一书予以说明:《春秋》虽为“经”,但孔子作《春秋》,实述旧史,故“史”与“经”通。而“经”“史”皆是文章,则“集”亦与“经”“史”相通。而出于孔子之手,为孔子一家言,则“经”、“史”、“子”、“集”四部之学,在中国实皆相通。

——摘编自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材料二

1861年,冯桂芬提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学术分类方案,该方案包括“中学”和“西学”两大门类,“中学”又包括经学、史学、古学(文学)三科,“西学”包括“历算之学”(天文、历算等学科)和“格致之理”(光学、化学等学科)。在中西学术的配置上,他提出的原则是“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1903年张之洞提出“八科分学”的方案,将学术分为八科:经学、政法、文学、医、格致、农、工、商,该方案初步奠定了中国近代学术分科的基础。1913年,教育部公布了文科、理科、法科、商科、医科、农科、工科、这标志着中国传统学术分类“四部之学”在形式上完成了向近代分科性质的“七科之学”的转变。

——摘编自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学术分类演进过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学术分类演进的原因,并简析其意义。

 

查看答案

1930—1945年,世界电影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折,大量拍摄抒情影片的电影人转而拍记录片,且由起初的和平反战风格转向支持战争风格。造成此规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电影消费市场发生变化

B.二战形势发生重要变化

C.战争加剧世界经济危机

D.国际盛行和平反战之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