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源自杨天石的《蒋介石在抗日故争中的作用)。据此可知.当时的国民玫府
时间 | 事件 |
1936年9月17日 | 致电军政部长何应钦“准备万一,以与倭战” |
1936年9月24日 | 致电军政部长何应钦“据昨今形势,日方已具一决心,务今京.沪.汉各地,立即准备一切,严密警戒,俾随时抗战为要” |
1936年10月8日 | 决定中央政府各部门做迁徙准备 |
A.做好了对日全面作战的准备
B.力图拖延抗战爆发的时间
C.构想了防御作战的战略赚图
D.认为对日作战的时机己到
下图是19世纪日本绘画《九连城大激战之图》。画面上,高举太阳旗的一方工追击打着黄龙旗的一方。该图反映的事件
A.开始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
B.促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C.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使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清初,南书房是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非上所亲信者不得入”。且因随奉“撰述谕旨”而“权势日崇”。这表明
A.南书房已成为最高政务机关
B.统治者重视拔擢高水平人才
C.政府决策中心逐渐发生变化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
A.内阁机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处理国政
C.明朝皇旁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明代皇帝不信任内阁,自己经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贞观元年,唐太宗曾对王圭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比来(近来)护己之短,遂成冤隙.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房太宗认为
A.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B.中书省门下省不该互相牵制
C.制度实行的效果与初衷不符
D.三省六部制能抑制宰相权力
有学者指出:“从汉朝以迄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下列选项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汉代中外朝制度
B.汉代察举征辟制
C.隋唐三省六部制
D.宋代设参知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