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谶纬神学(一种宗教神学色彩的理论)一度流行。在董仲舒看来,自然界的许多现象与社会政治有关,所谓“王者将兴,必有符谶”。董仲舒的这一思想
A.有助于儒学走上正统地位
B.论证了无人感应的合理性
C.决定了后世儒学的发展趋势
D.背离孔孟学说为士儒所不齿
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采访时提出,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下列治理理念与其一致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B.“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C.“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D.“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历史地理学研究表明,北半球气候寒冷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冲突有重要影响,二盛唐时期农耕文明的繁荣则建立于气候温暖期基础上。由此可以认为
A.寒冷气候阻碍农耕文明的繁荣发展
B.借地理信息解释历史现象牵强附会
C.气候变迁对文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D.交叉学科拓展了历史学研究的视野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经济备战工作速度加快,据一份公函记载:“济南.金陵二厂,以国防上见地,固应移于安全地点,以因迁移而致绥靖所需的弹药减少供给起见,除必要者外,暂不迁移。”公函中这一信息意在
A.加快国防军工业向内地迁移
B.增加军需供给防备日军侵犯
C.提高华东地区战略国防地位
D.强调安定国内仍为首要任务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公布《劳资争议处理法》,严禁罢工,禁止工人捣毁工厂.商店。1929年12月公布的《工厂法》对工人的劳动条件.时间.待遇做出了详细规定,从法律上对工人地位和待遇做出了改善。据此判断,这些政策
A.随国共两党斗争形势变化而变化
B.使工人运动从高潮转入低潮
C.旨在稳定工业发展秩序
D.使中共工作重心转入农村
《剑桥中华民国史》认为,在民国的头十年中,外资和中外合资的企业也有增加。但在1914~1918年间,直接投资很少。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
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减弱
B.民族工业抵制外资企业
C.经济发展受国际环境影响
D.政府改策大力干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