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19年7月,德国国民会议通过了《魏玛宪...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19年7月,德国国民会议通过了《魏玛宪法》,宪法规定: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另设参议院,由各邦选派的代表组成。最高法院有权裁决联邦政府与政府之间、各邦之间的争执。国家政府即内阁,由总理与各部部长组成,由总统任免,向国会负责,内阁成员必须得到国会的信任,否则需辞职。总统有统帅军队、任免总理和文、武官员以及解散国会之权。宪法第48条特别授予总统“国家强制执行”权:当德国境内公共秩序受到扰乱时,总统在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力,届时公共基本权利“全部或一部停止之”。

材料二

1949年5月,联邦德国制定了《基本法》,规定:设立“建设性不信任条款”,规定只有当联邦议院选不出新的总理,或者对总理的不信任案得不到议院法定多数票支持时,联邦总统才有权根据联邦总理的建议解散联邦议院;联邦总理只有当联邦议院在提出不信任案的48小时内以多数票选出新总理时,才得下台。联邦总统所颁布的法令必须得到联邦总理和有关部长的副署才能生效。

——以上材料摘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魏玛宪法》所体现的原则和存在的主要局限。

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基本法》关于“建设性不信任条款”的规定如何避免了《魏玛宪法》的消极影响。

 

(1)原则:体现了分权和制衡的理论。局限:总统权力急剧扩大,为极端法西斯势力的上台埋下了隐患。 (2)消极影响:避免了联邦政府的频繁更替;防止了议会不断地解散和选举;防止了反对党轻易推翻现政府的意图;限制了总统的权力,防止独裁统治。 【解析】 试题分析:(1)原则从材料中“最高法院有权裁决联邦政府与政府之间、各邦之间的争执。国家政府即内阁,由总理与各部部长组成,由总统任免,向国会负责,内阁成员必须得到国会的信任,否则需辞职。总统有统帅军队、任免总理和文、武官员以及解散国会之权”信息可以归纳出答案;局限从“当德国境内公共秩序受到扰乱时,总统在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力,届时公共基本权利‘全部或一部停止之’’信息并结合一战后德国国内形势回答。 (2)从材料二中《基本法》关于“建设性不信任条款”的规定,结合材料一从总统权,议会权力和政府更替等角度分析作答。具体为:避免了联邦政府的频繁更替;防止了议会不断地解散和选举;防止了反对党轻易推翻现政府的意图;限制了总统的权力,防止独裁统治。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德国民主政治改革·《魏玛宪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在1920—1921年的转折关头,列宁及时指示“要立刻把列车引到另一条轨道上去。”

材料二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年代

主要内容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980

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2

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1983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

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5

当年起,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1987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1

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另一条轨道”的主要含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一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发起人

在议会中所占席数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表二1946年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共38人

党派

代表人数

国民党

孙科、陈立夫等8人

共产党

周恩来、王若飞等7人

青年党

陈启天、余家菊等5人

民主同盟

张澜、黄炎培等9人

无党派人士

郭沫若、傅斯年等9人

阅读表一和表二,提取两项20世纪中国政治的有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累世同居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家庭形式,自汉以来,历经各朝有所发展。其中比较著名的要数宋代至明代的浦江郑家,史载:“自建炎初殆今,已历十世,逾二百五十春秋矣。大小家人三千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郑家以“义居”闻名于世,曾颁布了家法《郑氏规范》,其规定了:

1建祠堂一所,以供奉先祖神位,家族有重大事务必到祠堂禀告祖先;

2选择一人家长监视家族事务,“家庭凛如公府,子弟小有过,颁白者犹鞭之”;

3家中产业券契,都要印上“义门公堂产业子孙永守”等字样,还需编字号。家长会集家众将其封藏,不得擅自开启。族人不论长幼,有敢言抵押出卖的,以不孝论处;

4家族膳食由各家主妇轮流主持,“每旦,击钟二十四声”;所有妇女劳作应当集中在一处,织布纺纱;生活用度,均由家中统一购置,统一发放;

5子侄称呼伯、叔则在排行之后再加上伯父、叔父,小辈和年幼者不得顶撞长辈。在家则孝悌为先,处事要仁爱宽恕;

6同族之人,本来就是一脉所生的血缘兄弟……郑氏子弟应当对他们尽心保护,不要让他们因贫病而失去存身之地,切不可恃势欺压他们,以辱没上祖。

——摘自于《郑氏规范》

材料二

20世纪初,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建国后尤其改革开放,促使家族文化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群体性质的血缘关系日趋松懈,主张废除祖先祭祀者越来越多;家庭规模呈逐渐缩小之势。核心家庭父母与未婚子女同住占绝大多数,主干家庭父母与已婚子女同住次之,联合家庭已婚兄弟姐妹组成的大家庭很少;辈分等级秩序逐步被平等性、法制性所替代;同时,家庭的权力模式“正从父系家长制转变为民主平等制”,分工模式“正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转变为无差异分工模式”,“夫妻共同决定”家庭权力和管理家庭日常事务的越来越多。父母在家庭中也不再有绝对的权威,子女在婚姻、教育、职业、交友等活动上具有了相当大的自主权;族居方式的地缘关系大为削弱,族员的流动性、杂居性与聚居性交相并存。

——李永芳《改革开放30年中国家族文化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大家庭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家庭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查看答案

国际著名学者陈启懋教授曾撰文指出:“二战后60年来,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崩溃,而且……政治、社会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提高,至今也看不出垂死的迹象。”其原因主要在于

A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B.“混合经济”逐渐出现并发展

C.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D.垄断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查看答案

从1976年10月到1977年6月,中国高层出访总次数252次,平均每月32次;从出访国看,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比较显著: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作用是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推动了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

D.拓宽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领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