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与孔子是古代欧洲与中国思想发展史上两颗耀眼的明星,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思想,柏拉图写《理想国》宣传其“哲学王”理念,二者共同之处是( )
A.都在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提出了各自的治国主张
B.他们都代表着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宣传自己的哲学主张,一直投身教育事业
D.面对现实社会的混乱,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哥白尼是一位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是太阳系日心说的创立者,也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1496到1506十年间,他到意大利求学,主要攻读医学、法律、神学等专业,还钻研了大量的古希腊著作。哥白尼的天才在于体系的建构,他的伟大成就是《天体运行论》。在此著作中,他提出地球和其它行星每天围绕着它们自己的轴自转,同时每年又围绕静止的太阳运转。明末清初,随着“西学东渐”,哥白尼的学说传入中国。成书于1640年的《历法西传》介绍了《天体运行论》的卷次目录及一些观测结果,但对日心地动说没有提及。成书于1643年的《崇祯历书》介绍了哥白尼的地球自转说,但没有完整介绍哥白尼的学说,并且对地动说进行了否定。当时的一些文人对哥白尼的学说持否定态度。如清朝著名经学家阮元在其《畴人传》中说:“其(日心地动说)为说至于上下易位,动静倒置,则离经叛道,不可为训。”所以哥白尼的学说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引起重视。
——摘自杨小明《哥白尼日心地动说在中国的最早介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白尼提出日心地动说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白尼的学说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引起重视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西汉部分丞相出身表(单位:人)
时期 | 功臣 | 功臣子 | 外戚宗室 | 各级属吏 | 经学之士 | 其他 |
汉高祖 | 1 |
|
|
|
|
|
汉惠帝 | 3 |
|
|
|
|
|
汉文帝 | 4 |
|
|
|
|
|
汉景帝 |
| 4 |
|
|
| 1 |
汉武帝 |
| 5 | 3 | 1 | 3 |
|
汉昭帝 |
|
|
| 3 |
|
|
汉宣帝 |
|
|
| 4 | 1 |
|
汉元帝 |
|
|
|
| 2 |
|
汉成帝 |
|
| 1 | 1 | 3 |
|
汉哀帝 |
|
|
| 1 | 4 |
|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卷》
表中能够反映汉代丞相任用的多种变化情况。指出其中一种变化情况并说明其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学者研究,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清朝人口总数为1.5亿,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增加到3.13亿,道光30年(1850年)达到4.3亿的人口峰值,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人口最高纪录,这创造了中国人口的奇迹。增长的人口,基本依靠本国生产的粮食来供养,这意味着,在清朝期间,粮食总产量比明朝的最高纪录又增加了一倍以上。但是中国为这一奇迹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庞大的人口压力使经济作物的生产和工矿业、商业的发展受到粮食需求的严格制约,大批多余劳动力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转移。这既加剧了社会矛盾,也使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古代人口发展史》)
材料二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较早,是最先面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国家。圈地运动开始后,英国就产生最早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政府往往采用血腥立法的手段来惩治失地农民(流浪汉或“懒汉”)。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加快。1834年,英国颁布了新济贫法。该法令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劳动谋生。19世纪末,英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办法开始向福利国家方向发展。1905年,在工党推动下,英国通过了《失业工人法》,规定了对失业工人的救助措施和解决失业工人再就业的办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为彻底解决失业和贫困问题,开始建立福利国家,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摘编自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人口奇迹”出现的条件,并简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危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的不同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下表反映了19世纪中后期三个不同的年份中国茶叶销售情况的变化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 总销售量(万担) | 出口量(占总量%) | 内销量(占总量%) |
1840年前 | 6.4 | 0.9(14.06%) | 5.5(85.94%) |
1865年前 | 10.1 | 4.2(41.58%) | 5.7(56.43%) |
1894年前 | 16.02 | 8.23(51.94%) | 7.7(48.06%) |
A.中国茶叶发展仍然非常缓慢
B.中国茶叶生产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
C.茶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D.中国茶叶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曾发行大量公债,战后许多人迫于贫困将公债低价出售,购买者多为大商人和企业家,后来联邦政府又宣布按票面价格偿还公债。这种做法( )
A.客观上对工业革命有利 B.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
C.帮助政府度过财政危机 D.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