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是英国最早的国家干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是英国最早的国家干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产生于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变革时代16~18世纪走向全盛。重商主义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和原始积累但随着资产阶级逐渐壮大这一政策限制了资本主义自由发展不惜民穷求“国富”的政策也导致了民生艰苦。由此经济政策的钟摆开始反向运动1759年亚当·斯密首次提出有“看不见的手”主张经济自由主义。从重商主义到经济自由主义历时百余年这次经济政策变革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稳定。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巅峰但其弊病也逐渐突出生产急降、企业破产、投机泡沫、经济混乱等经济现象加上失业贫困严重和阶级矛盾等社会现象成为常见的危机景象。

材料二 20世纪前期,英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找和西方经济大危机,之后,英国经济政策“重返”国家干预。从经济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历时近百年。凯恩斯主义展现了大规模国家干预理论。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使英国社会在20世纪前期剧烈动荡后达到新稳定,出现战后20年经济的“黄金时代”。但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面临新危机:经济滞胀、失业产重、资本利润下滑、税赋和物价上涨等现象,引起普遍不满。经济形成“停停走走”的“英国病”。

——以上均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经济政策由重商主义转变为自由主义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经济政策演变的特点和启示。

 

(1)历史背景:①重商主义在后期引发的英国社会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与激化;②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③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推动。 (2)特点:①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政策不断变革;②每次经济政策变革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③经济政策变革与理论发展相互促进;④每次经济政策的变革都经历了盛极而衰的过程。(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 启示:①经济政策变革应从实际出发,经济理论也要服务于现实需要。②经济政策变革要充分考虑社会需要和民生问题。③注重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相结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④不同国家间经济政策可以相互借鉴。(每点2分,任意三点即可得5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但随着资产阶级逐漸壮大,这一政策限制了资本主义自由发展,不惜民穷求‘国富’的政策也导致了民生艰苦”得出重商主义导致矛盾尖锐,弊端出现;材料体现了“1759年,亚当•斯密首次提出有‘看不见的手’,主张经济自由主义”说明了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理论的推动;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结合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在重商主义、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调整,尤其是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反复调整,可知政策的调整都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处在不断调整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都取得了较好经济效果,促进理论不断成熟;第二小问“启示”,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反复调整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的相结合,同时面对危机如何度过,充分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经验,同时考虑经济政策的调整应与经济水平相适应。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英国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吴承明《近代国内市场商品量的估计》

综合表一、表二从ABCD中任选一个角度提取有关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量发展变化的历史信息并加以简要说明。要求信息完整分析准确史实正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撅起了“中国文化热”。在宗教、哲学领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道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并据此来批判被他称为“理性之大敌”、“文明之恶棍”的基督教神学。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他们借此反时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而此时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也在积极地从先秦儒学中汲取营养。黄宗羲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经营者为天下也”得出“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的结论这是对孟子“民贵君轻”民本思想的重新阐发王夫之则对维护君主专制的宋明理学给予坚决批判他认为“人欲”不能扼杀“天地之产皆有所用饮食男女皆有所负”这是对先秦儒家“性也天之就也”《孟子·解蔽》的“人性天就论”思想的重新焕发。

材料二 17、18世纪中西方社会均处于较剧烈的变动之中,生产力发展的张力鼓动着先进的阶级或阶层要突破传统政治的腐败和官方哲学的愚昧,因此,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取用儒学精蕴的社会基础存有某种相似性。但因二者的现实环境却存在着根本区别,欧洲正处于新旧思想、新旧力量激烈交锋的状态,而中国社会经济、改治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这就注定了二者产生的影响迥然不同,儒家学说在启蒙运动中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而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巨大变革,而中国的启蒙活动却未能形成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强有力的思想运动。

——以上均摘编自谈家胜《17、18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蕴及其影响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借助儒家思想进行现实批判的不同之处。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批到出现的相似社会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对现实进行批判产生影响迥异的历史原因。

 

查看答案

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经济增长率统计出现上述现象主要得益于    

A.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发展知识经济

C.减少政府干预经济  D.推行福利政策

 

查看答案

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这反映了    

A.欧洲经济一体化成效显著  B.战后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明显

C.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丧失  D.欧日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

 

查看答案

20世纪6O年代后期美国的黄金储备从战后的250亿美元急剧下降到90亿美元黄金存量从8亿多盎司骤减到2.5亿盎司。而此时的欧洲各国至少囤积着800亿美元有权要求笑国兑付22.8亿盎司的黄金。该现象的出现表明    

A.布雷顿森林体系濒临瓦解  B.世界金融中心再度发生转移

C.美国经济衰退丧失主导权  D.欧洲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