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
A.君主专制的确立 B.黄老之学被推岽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科举制度的形成
有学者借用数据库方法,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取前七位,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西汉是“道”“义”“礼”“平”“利”“法”“孝”,东汉是“道”“平”“礼”“法”“义”“孝”“信”。这一现象说明两汉社会( )
A.礼法并用教化为重
B.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信仰
C.以孝选官保证了政府的人才需求
D.公平观念导致功利思想消亡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讲授四书五经,正式弟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表明当时( )
A.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B.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
C.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
D.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局面
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
董仲舒上书汉武帝的对策称:“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他的这一观点( )
A.有利于规范皇权的运用 B.背离了儒家仁政思想
C.认为皇权是民意的安排 D.实际上限制了君主权力
《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
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趋向“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