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输出的是羊毛、锡、皮革、奶油、其他矿产品和农产品,换来的是制成品。外国商人一直操纵着英国的羊毛及毛纺织品交易,来自海外贸易的商人资本在英国中世纪经济中一直是显著的,几百年间没有发生重大的改变。
从16世纪中期起,由王室向那些“具有足够企业精神,可资移植新技艺或者引进新制造业”的人士包括外国人颁发特许证,利用该垄断性的特许证制度来撬动产业升级。在伊丽莎白治下授予的55项垄断特权,有21项是授给外国人或归化英国的国民。同时,英国乘法国及尼德兰宗教迫害之机,通过各种移民优惠政策,造就了数十万之多的纺织工匠大移民,使得英国的纺织业决定性地形成了品种繁多、档次提升、工艺全能这样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梅俊杰《所谓英国现代化“内源”“先发”性质商议》
材料二
从现代化的角度看,英国以及欧洲的有利条件在于,它们实际上同处一个互动密切的列国体系中,所以,它们本质上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技术熟练的工匠们如同学者和艺术家一样,把整个欧洲当成自己的家”,一国在任何领域中的技术进步终究会较快地流向他国。
——摘编自戴维·S.兰德斯《国富国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中期前后英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及欧洲走向现代化的有利条件。
(3)英国及欧洲的现代化发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当一位画家注视因贫困而死的妻子的面容时,引起他注意的竟然是妻子年轻的脸上色彩的变化,在他决定画下妻子最后的肖像之前,画家的本能使他看到死亡所独有的黄色、蓝色和灰色的调子。下列作品与这位画家绘画风格特征相符的是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73年,美元贬值l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都是为了
A.拓展国际贸易
B.稳定美元汇率
C.平抑国内物价
D.协调全球经济
一项统计显示,1951~1961年,英国对英联邦国内的出口已经从50%下降到32%,而同期英国对共同市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出口和进口却显著增加。这种状况表明
A.欧洲成为冷战的重心
B.英美盟友关系破裂
C.西欧的经济联系加强
D.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1935年通过《联邦动力法》、《机动运载工具法》、1936年通过《商船法》、1939年通过《民用航空法》、1940年通过《运输法》。美国国会通过的这些法案表明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
A.兴建大批公共工程
B.对交通领域的管控加强
C.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D.开始反对发展垄断组织
阅读下表,下列选项中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发展情况表(各项指标排名情况)
A.苏联依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完成了全面工业化
B.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暴露了经济结构的失衡
C.苏联经济指标排名的提升缘于西方发生经济危机
D.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有力地促进了苏联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