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始设巡抚,“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后来绝大多数巡抚都带有兵部官...

明朝始设巡抚,“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后来绝大多数巡抚都带有兵部官衔及都察院的官衔。明朝设立巡抚的主要目的是

A.取代地方的军政长官                

B.解决军队后勤补给问题

C.分割相权以强化皇权                

D.加强对“三司”的约束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中““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后来绝大多数巡抚都带有兵部官衔及都察院的官衔”的信息说明明朝设立巡抚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地方三司管理财政的限制,故D项正确;A中军事错误;B中不及错误;C中不会分割相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巡抚制度 【名师点睛】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清代,地方大员的品级为: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从一品,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正二品;巡抚,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总督官衔略高于巡抚,前期督权远过于抚,如两江总督按例兼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而末期安徽、江西两抚即不再听命于总督。北周与唐初均有派官至各地巡抚之事,系临时差遣,"巡抚"亦未成为官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钱穆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冲破了旧有的官吏来源              

B.标志着贵族权力的丧

C.完善了官员选拔的程序              

D.存在着明显的制度局限

 

查看答案

西汉海昏侯刘贺当过27天皇帝,后被辅政大臣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为由奏请太后废黜。这一事件说明当时

A.外戚宦官势力专权乱政             

B.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制约

C.“天人感应”学说深入人心          

D.分封诸侯威胁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而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查看答案

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此司法原则

A.确保了明代司法公正              

B.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

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              

D.体现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的食盐专卖体制继承明代而来,实行官督商销的“纲盐法”,即部分盐商在清朝初年一次性买下某个产盐地永远的食盐发销权,再由盐商通过购买政府的“盐引”实际就是食盐专卖许可证和纳税凭证,据盐引赴盐场提盐,再将提到的食盐运往指定地区镇售,不论何种盐商都是世袭垄断的。该体制在道光年间弊端严重:盐商一方面在商品经济中充当高端消费者,一方面饱受清政府各级官员甚至是皇帝本人对盐商的各种摊派,这都增加了盐商的运营成本。这些导致了官盐无力与逃税的私盐竞争,私盐泛滥严重,官盐严重滞销,亏欠国家大量盐课。这一情况在两淮地区尤为严重。

——喻大华《道光皇帝》

材料二

陶澍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在淮北盐场实行“改引行票”的盐法改革,取消各种盐商对销售食盐的垄断权,盐场设官收税,只要照章纳税,任何人均可领取“票”证,运盐到指定区城,在规定时间内自行销售,手续简便且没有官府盘剥的空间。票盐法实行后,大量私盐贩子照章纳税、凭票合法贩盐,这种开放的自由竞争使盐价降低,销路畅通,政府税收增加,私盐自动绝迹。两淮盐政原本亏损七百多万两,经济上已经走到了绝境。但经陶澍改革后,道光十一年至十七年1831—1837,两淮完纳盐课2640余万两,存银300多万两。      

——许檀《乾隆—道光年间的北洋贸易与上海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食盐专卖体制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陶澍推行盐场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