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江南一些地方
A.财富观念发生了变化
B.政府抑制兼并的措施得力
C.小农经济发展较快
D.有很强的均贫富观念
明清时期,晋商既经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又经营金融业。二者的结合,出现了山西商人早期经营的金融资本形式──依靠自有资本放债的典当、印局和在经营存放款业务中起中介作用的钱庄。这反应了山西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商业资本进入到生产领域
C.商品经济在全国领先
D.金融业从商业中逐步分离
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
朝代 | 秦汉 | 唐 | 宋 | 元 | 明 | 清 |
次数 | 375 | 493 | 874 | 513 | 5105 | 5344 |
频率 | 0.85 次/年 | 1.7 次/年 | 2.7 次/年 | 5.31 次/年 | 18.5 次/年 | 19.9 次/年 |
A.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
B.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
C.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D.农业生态治理环境逐步恶化
两宋以来,民间流传“苏胡(今江浙地区)熟,天下足”的谚语;明嘉靖后,“湖广(今湖南湖北地区)熟,天下足”成为当时的普遍认知。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江浙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B.经济重心转移至湖广地区
C.江浙地区经济出现衰退
D.“海禁”政策大力推行
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
A.改变地方割据局面
B.削相权以加强集权
C.强化集体议事制度
D.分事权以相互牵制
汉代长安城的宫殿,官署、武库等朝廷机构的建筑物约占9/10的面积,剩下供居住的仅占1/10。唐代长安的宫城和皇城占10%,而居民区占63.8%,其他面积为道路、河渠等设施所占。从汉至唐都城布局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弱化
B.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
C.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D.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