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 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
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 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
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 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为本欤。”由此,可见孔子仁的学说的逻辑起点是
A.人性本善
B.血缘远近
C.宗法等级
D.君臣尊卑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C.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所谓“朱陆同异”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个老问题。解放后的一些哲学史著作一般把陆学看做主观唯心主义,把朱学看做客观唯心主义。但学者华山认为朱陆两家对哲学的看法基本站在同一立场,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以下陆九渊的言论中能为学者华山的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B.“中庸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格物之方。”
C.“此理在宇宙间固不以人之明不明,行不行而加损。”
D.“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宋人张载“为天地 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要是
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
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
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
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