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的中学教科书通常会带有不同的时代印记。1956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中非常侧重的讲述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这种现象在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很常见。这是因为改革开放前
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
B.较封闭导致世界史研究落后
C.工作的重点不利于发展经济
D.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1837年,唐延枢辞去熟练、待遇极厚的买办,任困难重重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郑观应致张振勋信解释其原因称“观应前闻唐君景星云,伊昔年由沪返港,其船避风,(洋)船主限每客水一铁壳,约重一磅,日中解渴洗面均在内。唯船中有羊百余头,自然满桶水任其饮,待人不如羊,殊为可恨。”材料反映出洋务派的形成主要是
A.因民族自尊受到伤害
B.企业巨额利润的吸引
C.“商战”思想的影响
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这说明清朝统治者
A.倡导对西方各国待遇平等
B.坚持传统的抚夷外交观念
C.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落后
D.重点防范西方的经济侵略
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反映了
A.汉代谏官言谏系统的实用有效
B.大量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C.儒家思想对专制皇权的指导与规范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皇权的制约
战国至秦汉,爵级繁细,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这说明
A.加速了小农阶层的分化
B.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集中化
C.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
D.有利于巩固官僚政治秩序
中国古代,儒学思想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的民本与君主制相联系,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人民利益是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主体。孔子对权力行使者的最高期许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即给全体居民带来利益。孟子明确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其二,君主权力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巩固。即所谓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何使权力“善天下”呢?儒家的根本方法在于“明德”,即寄希望于掌权者在个人修养的基础上,就是仁政。
材料二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朱子文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前提条件(不得照抄材料)。
(2)材料二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总结董仲舒与朱熹思想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