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嘉兴府秀水县濮院镇地跨秀水、桐乡两县,清初‘远方大贾携槖(钱袋子)群至,一镇之内,坐贾持衡,行商麕(群)至,终岁贸易不下十万金’”。材料直接反映出
A.濮院镇已成为区域商业中心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C.长途转运贸易促进商业繁荣
D.重农抑商政策暂时调整
明朝中期,王艮(1483-1541)提出“良知现成”说,并提倡“百姓日用即道”。从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看,其思想的师承和后学分别对应
A.董仲舒、陆九渊
B.陆九渊、朱熹
C.朱熹、王守仁
D.王守仁、李贽
选官是政治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下列对古代中国官员选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选拔身份低微的士人组成外朝以牵制内朝
B.九品中正制是世官制的一种,强化了中央的权力
C.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政治公平性加强
D.明朝内阁是中央级行政机构,但始终无法定地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一套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材料不能说明
A.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B.秦朝有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
C.秦朝实行中央集权的体制
D.三公九卿制大大提升行政效率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据此可知
A.宗法制度自此建立起来
B.分封制以屏护周朝为目的
C.分封对象都是宗族血亲
D.血缘亲疏是受封等级依据
对于夏朝是否存在,顾颉刚认为:“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神化的;禹是禹,夏是夏,两者毫无交涉。一直到战国以后的文籍里,我们才发现禹是夏代的第一世君主”。郭沫若评论说:“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对此,合理的认识有
①顾颉刚主要是基于文献考辨,质疑夏朝的存在
②在未获考古学支持前,夏朝存在与否难以确认
③《诗》、《书》成书时间与夏朝较近,故为信史
④在郭沫若看来,顾颉刚的考证有其一定合理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