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关于“如何研究中国政治史”曾谈到:“我们通常说中国自秦汉以下是统一之开始,其实此说亦宜修正。西周以下,中国早已具有统一规模了。只是那时是封建政治下的统一,而秦汉以后乃是郡县政治下的统一。”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西周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
B.分封制使天子拥有统领诸侯的至尊权威
C.西周确立了我国古代辽阔疆域的大格局
D.秦汉王朝继承了西周的一整套政治制度
“百姓”一词,《辞海》注释:“书尧典:‘章百姓,百姓昭明’,孔传:‘百姓百官’,郑注:‘百姓,羣(群)臣之父子兄弟’。”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周语·富辰》曰:‘百姓兆民’”。材料中的“百姓”是指
A.奴隶主贵族
B.战国的“平民”
C.封建地主阶级
D.西周的“国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大约两千五百年前,普罗泰格拉喊出了一句影响西方至今的口号——他解释说:一阵风吹来,对于感觉冷的人是冷的,对于感觉不冷的人是不冷的。这个哲学命题的意思是:个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在西方,是率先把人放在万物中心位置的思想家。这一光辉思想增强了人对自身力量的信心,冲击了万物皆由神决定的传统迷信思想。但是,它不讲感觉来源于客观事物,否认感觉的客观标准,凭每个人的感觉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这是十足的主观唯心的感觉主义真理观。
——马执斌《关于中西人文精神的主客对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作者的观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摘编自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为了获得足够的粮食、棉花、油料等产品,保证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和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就要对农副产品实行贸易垄断即统购派购的制度。为了确保在低价统购派购的条件下农民仍然能把资源投入到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农产品生产中,就要求作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使国家能够以行政力量直接控制农业的生产。按照这种逻辑,实行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之后,(1953年)农业集体化运动随之开始并不断加速……
——林毅夫等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材料三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据根材料二,说明国家对农业进行的“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主要指什么?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你对福利制度改革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综合表中的信息,可以认为西汉时期
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单位:钱
项目 | 数量 | 备注 | ||
收 | 粮食 | 8500 |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 |
支 | 赋 | 田租(上缴实物) | 283 | 同上 |
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 | 406 | 无 | ||
役 | 兵役和徭役 | 2300 |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 | |
日常开支 | 食 | 4918 | 据战国比例推算 | |
衣 | 2732 | 同上 | ||
祭祀等仪式 | 300 |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 ||
①农民赋役沉重②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有其存在必然性
③商品经济相当发达④拥有小块土地的自耕农大量存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