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

《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材料表明

A.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渊源

B.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儒尚法”

C.韩非子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

D.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源头

 

A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表明法家思想源于道家,A项正确;西汉初期统治者实行黄老学说,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B项错误;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不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C项错误;道家是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思想 【名师点睛】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思想之一,其主张“以法治国”和加强君主权力,成为战国时代最受欢迎的学说,但由于忽视道德的教化功能和作用并主张用严刑峻法镇压民众,导致民众的不满,故在秦代以后丧失主导地位,让给了儒家思想。但中国自汉代以后的统治者多采用儒、法、道三家思想杂糅而用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B.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查看答案

均田制下授田并承担赋役的起始年龄逐渐从15岁调整到18岁,还田除役的年龄逐渐从71岁调整到56岁,与此同时女性逐渐不负担赋役也不授予土地。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A. 儒家思想的民本理念受到重视

B. 垦荒使私有土地的范围缩小

C. 土地占有不均衡的现象加重

D. 农业的生产方式出现重大调整

 

查看答案

李剑农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稿》中记载宋朝从事于耕作之农民除一部分自耕农外不为私人地主之佃户即为官田之佃户。在此相对关系下土地之转移除一小部分官田外其权不操于国家而操于私人今日为有田之自耕农明日即可变为佃耕之佃户。”这主要反映了宋朝

A.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B.私田数量超过官田

C.国家与地主争夺土地

D.佃户成为耕作主力

 

查看答案

朱熹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他在这里强调

A.教育应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B.要继承和发展太学的传统

C.仁者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须全面贯彻孔子的教育理念

 

查看答案

明朝一位学者指出“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这揭示出宋朝

A.强干弱枝实现王朝鼎盛

B.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

C.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

D.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