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往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袄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材料二

在毛泽东的治国理念中,对外开放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且开放只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一边倒”的开放,一旦国家间关系出现变化时,就马上进行封闭和收缩。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局面就消失了。在“文革”期间,毛泽东甚至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名,把一切对外开放的交流活动都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划上等号,一度完全停止对外技术引进和资金交流。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

——摘编自卢昌军《邓小平与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三

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的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它涵盖了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等等。多年来我国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不断上升,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对外贸易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摘编自范海龙《开放通商与对外开放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外开放的表现。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开放形成的条件。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当今对外开放的特点。

 

(1)表现:领域宽,突出经济交往,涵盖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范围广,涉及到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间长,几乎贯穿整个唐代;设置专门机构、划定特区管理对外事务。 条件: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疆域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领先,具有世界影响力;唐朝统治者具有开放的意识和包容的心态;海陆交通发达。 (2)特点:先后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国家利益的支配,政治倾向性强,波动性大。 成因:由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决定;受到国际关系两极格局的影响;受到美国苏联对华政策的影响;跟国内的政治气候有关。 (3)①对外开放成为既定国策;②对外开放的原则是立足国情,平等互利,进行经济技术交流;③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点线面相结合的格局;④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战略;⑤发展迅速,成果显著。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文字“华夷一家”“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者、商人、教徒、艺人”“佛教盛行,景教、袄教、拜火教”“科举考试”“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蕃坊”进行概括归纳即可。第二小问,主要从政治、经济、思想、交通等角度分析作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文字“苏联和东欧国家‘一边倒’的开放”可得出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依据材料文字“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局面就消失”可得出受到国家利益的影响,继而得出政治倾向性强,波动性大。第二小问,主要从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国际格局、美苏等大国对华政策的角度分析作答。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依据材料“立足我国国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国际商品市场”“引进来”“走出去”“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不断上升”“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考点:中国历史·对外开放·从古至今的对外开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者土耀东认为:“战后欧洲的分裂不从‘杜鲁门主义’开始,亦不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开始,而应从马歇尔计划的酝酿和实施开始。”其依据是,马歇尔计划

A旨在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B.导致欧洲出现两个经济集团的对立

C最早公开发出对苏联“冷战”信号

D.造成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对峙局面

 

查看答案

从已解密的档案判断,赫鲁晓夫是反对中国“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一些苏联学者认为,“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异想天开。这可以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微妙

B.苏联对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心存不屑

C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奏效

D.苏联已经清醒认识到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查看答案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蹉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为改变这种局面苏联采取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查看答案

美国人卡尔·德格勒曾指出,胡佛与罗斯福“都认为大企业需要控制,他们有个时候曾经都相信企业与政府间的合作是实现这种控制的最佳途径”,“他们认为做某些事情来对付经济危机是政府的责任”……胡佛“是打破政府对经济漠不关心和软弱无力的习俗的第1人”。据此可知,卡尔·德格勒认为胡佛改革

A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

B.以有限干预经济应对危机

C坚持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D.无法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

 

查看答案

18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在《不列颠岛旅游记》中写道,有一个小城市诺福克为许多小城镇与乡村包围,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

B.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C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深入到农村,缩小城乡间差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