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下列评论不正确的是
A.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
B.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C.是对人性本身的研究,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过于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
古罗马的等级制把政治权利与兵役义务紧密结合起来。第一等级的公民人数少,社会地位高,他们交税最多,尽的军事义务也最多,所获政治权利也就最大。这样
A.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B.有利于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C.体现了“法律面前公民平等”的原则
D.推动了罗马帝国的迅速扩张
柏拉图曾描述,在雅典公民大会上,“人们看到建筑师、铁匠、皮革工、商人和水手毫无差别地站起来发言,不管他们富裕还是贫穷,是贵族还是普通人”。这反映出雅典
A.民主参与的广泛性
B.权力争夺的激烈性
C.政治权力的分散性
D.公民参政的平等性
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A.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
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
C.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
D.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该思想属于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因各地至京的轮班匠逃役者多,乃令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九钱,北匠六钱,免赴京当班。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规定一律纳银,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不许私自赴京当班。材料反映出明朝中期以后
A.出现了“计工受值”的雇佣关系
B.私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纳银代役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D.商业繁荣使纳银代役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