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运动,它包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材料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运动,它包含了对民族的理性认知,也蕴含了巨大的非理性的情感表达”。它往住从本民族的认同、归属和利益出发,充分肯定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排斥或否定其他民族的利益。因此民族主义呈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它具有反对民族歧视、争取民族独立、维护民族利益的理性情感,而另一方面它的非理性即自私、狭隘、利己和排他性却盘根错节与民族主义的肌体。这种二律背反,使得民族主义在国际格局中的演变中始终起着“双刃剑”的作用。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外相关事实加以论述。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参考示例一: 论点:民族主义其有理性情感的表达。 论证:在西方,民族主义产生切期,在各国反封建、反教会,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产生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现代意义上的英、法、意等国的建立。近代中国,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及中国知识分子的努力,中国民众逐渐觉醒。抗日战争时期,各民族团结一致,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结论:民族主义在反对民族歧视、争取民旅独立、维护民族利益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示例二: 论点:民族主义具有排它性 论证:民族主义极易滋生偏执的民族立即情绪。法国大革命中,拿破仑利用人民的民族情绪,走上了对外族人民的征服之路,给法国和欧洲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两次世界大战,也是民族主义非理性的体现。一战前德法矛盾的激化尖锐与德国逐渐走向极端的民族主义密不可分。二战前,希特勒把德国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结合起来,发展成法西斯主义,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结论:民族主义的非理性蕴含着自私、狭隘、排他等非理性的表达。 示例三:民族主义在国际格局的演变中起着“双刃剑”的作用。 一方面,民族主义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近代国际关系体系开始出现,国际格局初具雏形;二战后,在民族主义的推动下,众多民族独立国家建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随着民族国家的发展,国际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欧美列强参与争夺世界霸权,发动帝国主义战争,这种由民族主义催生的民族利己情绪,给人类和国际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20世纪90年代再度兴起的民族主义,其狭隘性往往导致民族的分离并随着暴力冲突,在当前国际格局的演变中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所以,民族主义的双重性决定了民族主义既是国际体系稳定的规范性因素,又是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叛变因素。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讲述的民族主义的作用,对于它的作用,材料用一个词来概括——“双刃剑”。既然是双刃剑,就有他的有利一面,也有它的不利一面。我们在选择角度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来分析,说出主要依据,言之有理即可。也可以综合两种观念,客观地进行评价,给出合适的理由,作出分析即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民族主义的影响 【名师点睛】"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学术的分类方法。“经”是儒家经典,“史”指史籍,“子”是诸子百家和宗教著作,“集”则为文集。四部之关系,可以《春秋》一书予以说明:《春秋》虽为“经”,但孔子作《春秋》,实述旧史,故“史”与“经”通。而“经”“史”皆是文章,则“集”亦与“经”“史”想通。而出于孔子之手,为孔子一家言,则“经”、“史”、“子”、“集”四部之学,在中国实皆相通。

——摘编自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材料二

1961年,冯桂芬提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学术分类方案,该方案包括“中学”和“西学”两大门类,“中学”又包括经学、史学、古学文学三科,“西学”包括“历算之学”天文、历算等学科和“格致之理”光学、化学等学科。在中西学术的配置上,他提出的原则是“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1903年张之洞提出“八科分学”的方案,将学术分为八科:经学、政法、文学、医、格致、农、工、商,该方案初步奠定了中国近代学术分科的基础。1913年,教育部公布了文科、理科、法科、商科、医科、农科、工科、这标志着中国传统学术分类“四部之学”在形势上完成了向近代分科性质的“七科之学”的转变。

——摘编自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学术分类演变过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学术分类演变的原因,并简析其意义。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副有关美苏关系的漫画《能浮出真诚吗?》漫画中,一只和平鸽正在孵化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头部,下面铺着“访问美国”的稻草。此漫画

 

A.揭露了苏联争霸权的野心

B.说明美苏两级冷战对峙加剧

C.反映了国际局势已有所缓和

D.说明美国希望实现两国和平

 

查看答案

19333月.罗斯福政府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在让25万名失业年获得作的同时规定每人每月工资30元,但必须扣除25美元寄回家中。此做法

A.旨在提高年人节俭

B.有利于扩大社会的救济

C.极大压缩了社会消费能力

D.培养了年人的爱家精神

 

查看答案

下面是1801年和1841年英国的农业、工业、商业运输业占其国民总收入比例的变化表。此表反映了

 

A业革命激化工农矛盾

B.英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严重落后

C.英国正向工业社会过渡

D.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

 

查看答案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组成审团负审判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审团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多票通过判其死刑。后来,一学者写道:……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时苏格拉底的审判呢?这反映了雅典

A.法律程序和结果都缺乏正义性

B.神明信仰和青年教育是法律核心

C.法律保障了公民的个人自由

D.程序的民未能保证结果的公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