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四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五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

4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1)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2)被西方国家借鉴;促进社会重学风气; 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 (3)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 目的:改革科举制,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 (4)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办;科举考试南移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中一“从材料一“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说明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说明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便可以得出问题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归纳出科举制被西方国家借鉴,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举制的影响。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小问看法依据材料四中“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有效信息不难回答;第二小问目的要结合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危机和实现国家富强对人才的需求回答。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问题从题目给出的角度进行评述,在回答时要侧重于评述科举制度在近代中西方不同命运的“原因”,从“股取士束缚思想、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办以及科举考试南移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角度思考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科举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果要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A“清王朝自求运动”

B.“民族工业的春天”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近代工业的起步”

 

查看答案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查看答案

下图左是汉阳铁厂的高炉,图右是广东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和缫丝机。这两个企业的共同点是

 

①使用机器生产②产品走向市场③建于通商口岸④完全私人投资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自然经济的彻底解体

D.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查看答案

当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

A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

B.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C.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

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