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

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 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任答3点3分)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中的:“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体现了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体现江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俗皆织绢”、南浔镇“烟火万家”体现了市镇经济的繁荣,纺织业的发展。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小问时代背景结合所学1840年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国门被打开,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的“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的提高,受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体现了纺织业的发展,自然经济的解体。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实际上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评价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外国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掠夺了中国的经济和财富;客观上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商业经济发展·明清时期经济;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经济变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四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五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

4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查看答案

如果要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A“清王朝自求运动”

B.“民族工业的春天”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近代工业的起步”

 

查看答案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查看答案

下图左是汉阳铁厂的高炉,图右是广东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和缫丝机。这两个企业的共同点是

 

①使用机器生产②产品走向市场③建于通商口岸④完全私人投资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自然经济的彻底解体

D.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