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英国家庭的演变与近代社会转型和工业化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英国家庭的演变与近代社会转型和工业化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17世纪的英国社会,家庭生产主要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生产的主要环节是在工匠的一家一户的劳动单位中进行,户主对家庭成员仍具有在经济生产和生活方面进行管理的职能。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大机器协作生产方式兴起,使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业和手工作坊被排挤、吞并,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功能也就日益让位于工厂中组织的大规模工业,……父亲不再具有劳动组织领导人的地位,由此失去了支撑他对于户内成员权威的强大的支柱。

——孟庆芳《试析16—18世纪英国家庭的演变》

材料二

工业革命纺织机的出现,为劳动妇女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中产阶级妇女也逐渐走近变化中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各国妇女运动的兴起,英国妇女在1928年也获得了与男子同样的选举权。……家庭内部妻子对丈夫、孩子对父亲的经济依赖减弱,……维系家庭的主要纽带不再是经济而是感情。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涅·托夫勒认为在核心家庭中,“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前后英国家庭功能出现的变化,并指出影响这一变化的社会条件。

2据材料一、二,归纳英国家庭关系的进步之处。分析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政治经济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明社会变迁与家庭演变的关系。

 

(1)变化:家庭的生产功能逐渐消失。社会条件: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机器工业生产取代家庭手工生产。 (2)进步:父权制衰弱;妇女经济地位提高;家庭成员逐渐平等;家庭情感增强。 影响: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利于推进英国议会民主化进程。 (3)关系:家庭演变是社会变迁的集中反映;社会变迁与家庭演变相互促进。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大机器协作生产方式兴起,使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业和手工作坊被排挤、吞并,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功能也就日益让位于工厂中组织的大规模工业”可以分析出家庭的生产功能逐渐消失,也可以分析出发生这种变化的社会条件是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机器工业生产取代家庭手工生产。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父亲不再具有劳动组织领导人的地位,由此失去了支撑他对于户内成员权威的强大的支柱。”可以概括出父权制衰弱;由“工业革命纺织机的出现,为劳动妇女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中产阶级妇女也逐渐走近变化中的社会。”可以分析出妇女经济地位提高;由“家庭内部妻子对丈夫、孩子对父亲的经济依赖减弱”可以分析出家庭成员逐渐平等;由“维系家庭的主要纽带不再是经济而是感情。”可以分析出家庭情感增强。第二问由“工业革命纺织机的出现,为劳动妇女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中产阶级妇女也逐渐走近变化中的社会。”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由“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各国妇女运动的兴起,英国妇女在1928年也获得了与男子同样的选举权。”可以分析出有利于推进英国议会民主化进程。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一可知家庭关系的演变主要是工业革命推动的,可以概括出家庭演变是社会变迁的集中反映。材料一可以看出社会变迁促进了家庭演变,由材料二可知家庭演变也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由此可以得出社会变迁与家庭演变相互促进。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蒸汽”的力量·工业革命对家庭的影响;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蒸汽”的力量·工业革命对妇女地位变化的影响;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蒸汽”的力量·社会变迁与家庭演变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四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五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

4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查看答案

如果要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A“清王朝自求运动”

B.“民族工业的春天”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近代工业的起步”

 

查看答案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查看答案

下图左是汉阳铁厂的高炉,图右是广东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和缫丝机。这两个企业的共同点是

 

①使用机器生产②产品走向市场③建于通商口岸④完全私人投资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