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有其重要的社会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主编者《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会在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化过程中被“化”掉……从历史上看,儒家曾不断吸取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丰富自身。……儒家文化不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华夏族群的精神形态……作为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
——郭齐勇《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蔚然大宗)的理由。
(2)材料二中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世界观?从理论来源角度,分析董仲舒思想的新特点。董仲舒的“道”与先秦道家的“道”在内涵上有何区别?
(3)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4)依据材料四,你认为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应怎样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西方艺术史》认为:“艺术应该从所有的思想领域中解放出来,自由和偶然哺育着灵感。(某画家)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或咖啡点出发去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于是,与个人笔触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效果便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也损失了精细准确的画面。”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文艺作品是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重大科技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下列对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叙述止正确的是
A.研制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B.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
C.为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D.是人类基因工程的重大成果
英国诺丁汉大学一位学者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个思想确立了,以后中国搞建设就有了方向,搞经济改革就有了方向。”作者对“这个思想”的评价是
①给中国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②为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
③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④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方面的关系,必须处理适当……国家要积累,合作社也要积累,但是都不能过多。我们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上述文字最有可能出白毛泽东的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A.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
B.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C.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二民土义,指导辛亥革命
D.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