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
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
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引用当时的谚语说:“百里不贩樵(柴火),千里不贩籴(买人粮食)。”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司马迁瞧不起商贩
B.百姓普遍视商为末
C.交通不便制约商业发展
D.谚语不能反映社会经济
清代学者赵翼指出汉初“布衣将相”现象是“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种现象说明了
A.西汉的统治基础是下层民众
B.贵族社会的进一步解体
C.农民阶级反抗地主的压迫
D.市民阶层掌控了国家政权
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A.政治主张
B.自由观念
C.批判精神
D.公民意识
六艺是中国古代君子的六门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其中礼、乐是六艺教育的核心。这反映了六艺教育的突出特点是
A.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
B.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
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
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者是替富人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缴纳给债主,自己只能留六分之一,因而被称为“六一汉”或“塞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
材料二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三
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益分配 | |
500斗级 | 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
骑士级 |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
双牛级 | 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享有除担任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
雇工级 | 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归纳,平民抵押债务的主要形式有哪两种?根据希腊的地理环境分析,当时的平民分化为哪两类?
(2)由材料二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三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
(3)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土政治的奠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