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吕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
A.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
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
D.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
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人口增长
B.稳定地方秩序
C.完善政绩考核
D.增加政府收入
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
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
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引用当时的谚语说:“百里不贩樵(柴火),千里不贩籴(买人粮食)。”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司马迁瞧不起商贩
B.百姓普遍视商为末
C.交通不便制约商业发展
D.谚语不能反映社会经济
清代学者赵翼指出汉初“布衣将相”现象是“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种现象说明了
A.西汉的统治基础是下层民众
B.贵族社会的进一步解体
C.农民阶级反抗地主的压迫
D.市民阶层掌控了国家政权
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A.政治主张
B.自由观念
C.批判精神
D.公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