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原臣》
材料二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矣。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大权乃归之天子。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不同部门掌握。
——洛克《政府论》
材料四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有人说,黄宗羲和顾炎武都是主张否定帝权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2)试举近代西方和中国例子说明,洛克的分权学说对后世有何影响。
(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的原因是什么?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在中国被称为“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在法国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对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是
A.为虚无主义开辟了道路
B.人文主义的起源
C.有利于摆脱神学观念的束缚
D.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
根据雅典历史,僭政统治结束后,克里斯提尼不仅面临与前僭主势力希帕克斯的斗争,还要与伊萨戈拉斯争夺民主派的领导权,因此他一方面与希帕克斯合作,另一方面又制定陶片放逐法来防范希帕克斯。这说明陶片放逐法的制定主要基于
A.政治力量的制约平衡
B.激发平民参政的需要
C.政治权术的考量
D.防范民主的敌人
1913年,宋教仁在国民党宴会上说:“就吾党与民国政治之关系而言,不过昔日在海外呼号,今日能在国内活动,昔日专用激烈手段谋破坏,今日则用平和手段谋建设。”两天后,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杀身亡。这折射出当时的国民党
A.仍属于进行“破坏”的革命政党
B.从革命斗争向政治建设转型艰辛
C.明确以三权分立为建设目标
D.尝试用政治手段逼袁世凯退总统位
晚清重臣于式枚上奏称:“自辛丑始昌言变法,自丙午遂定议立宪,其初心本于望治之切,其流弊乃渐失权限之分。横议者自谓国民,聚众者辄云团体。数年之中,内治外交用人行政皆有干预之想。”这表明他
A.反对康梁变法维新
B.主张兴民权设议院
C.反对政府速行立宪
D.呼吁民众谨守本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分析图表能够说明中国近代
A.外贸出口总量逐年萎缩
B.出口产品结构渐趋合理
C.传统的手工业逐步解体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