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2014不是...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2014不是1917, 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做榜样。我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恤的这些墓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

——摘自凤凰资讯

材料二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1材料一中提到的“1894年”中日之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2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在中国犯下了哪些违背“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的滔天罪行请写出三例?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在二战胜利结束近70年的今天,中国政府为什么将9月3日确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举行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

 

(1)事件:中日甲午战争 影响: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了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罪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和活体实验 原因: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原因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投降,9月3日,在中国的日军向中国政府投降 意义:不忘历史,以史为鉴,加强国家建设,提高国家实力。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2)第一小问根据日本在八年抗战时期的侵华罪行回答,如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和活体实验。第二小问根据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回答,其中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之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让中国人民缅怀先烈,纪念为抗战作出贡献的人们,为的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为的就是要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同时,也是为了警醒全世界人民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论结合、依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评价问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原文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伸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炯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摘自《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摘自《剑桥晚清史》

材料三  以下三幅图片分别是中英《南京条约》 、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

 

1据材料一,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两则原文的最大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评价关于近代中国条约体系的观点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据材料三,提取三幅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政府对外政策的不同信息。据此说明哪一种场景对你震撼最大。

4据以上分析,指出史料研读、综合评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查看答案

元代实行的行省制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初的行省性质与金朝类似,仍属中央派出机构,设置并不稳定。但随着全国的统一,行省很快转化成了固定、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行省拥有大权,“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潜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七》

材料二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不得彻承制署置属吏”, “十省之属自篼库保管仓库的役吏而上,皆命于朝”;“诸行省用及千定,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军事上在批准调军程序、委任统军人等方面要受中央节制,布置调换戊兵、整点军队等事宜更是由朝廷直接掌握。御史台、行御史台,和各道廉访司对行省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察。

——摘编自宋镰《元史》等

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元代行省性质的演变,并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行省长官行使权力的特点。

2据材料三指出元代地方行政制度创新的主要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实施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就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谓“坚实的基础”是

①中共在政治上更加成熟          

②国民政府的性质已发生重大变化

③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国共两党在建国问题上达成共识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查看答案

电视剧《中国兄弟连》讲述了:一次战役后国民党牢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此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B.华北事变后的华北地区

C.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    

D.七·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

 

查看答案

发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文化保护中的延续与浓缩。下图为故宫部分文物迁移路线示愈图,其中④的迁移背景是

 

A日本侵占东北,紧逼华北      

B.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

C.日军占领上海,威胁南京      

D.抗战胜利,还都南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