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论述“科举所试之物,虽不足取,然其取士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以纪念的”,作者认为科举“确是进步而可以纪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
B.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D.科举制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九品中正制”相一致的是
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重视教育
元朝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元朝这一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地方割据
B.创新管理体制
C.加强经济管控
D.体现因地制宜
下图是某同学在探究汉代地方行政制度变迁时所引用的一幅地图(注:当时的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域,而只是监察区)。据图中的信息可知,该图反映了
A.分封制遗留痕迹明显
B.郡县制成为主要行政制度
C.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D.行省制度日趋成熟
有人对秦始皇作出如下评价:“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在于
A.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D.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