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认为,“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

有学者认为,“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俱如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紀,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材料三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指出英国“旧制度”的基本特征。这套“陈旧的制度”是如何被工业化社会淘汰的?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中英两国为例论述材料三中的“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和发展创新”这一观点。

 

(1)历史作用:有利于社会安定;任用有才能者管理百姓,不以血缘分封,体现了天下之公;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确立的重要标志。 根本原因: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2)基本特征:少数贵族掌管议会,议会权力至上; 淘汰: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占据更多议席,获得更多政治权力,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 (3)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是指政治制度创立的核心观念,政治制度的发展创新指政治制度因时而变。 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一直是围绕其核心思想变化的,即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权力;加强皇权,抑制相权,但也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如汉代中外朝,唐代三省六部制、元代的行省制、明朝的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等) 英国开创的君主立宪制,始终围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观念的本原精神,不断加以完善创新。(如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责任内阁制和议会改革等)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这一问需要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二中的“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紀,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可知其历史作用是有利于社会安定;任用有才能者管理百姓,不以血缘分封,体现了天下之公。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其历史作用还体现在它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确立的重要标志。根本原因:郡县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是属于政治现象,所以根本原因应该从这期间中国的经济去考虑,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是因为它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2)基本特征:题目要求“据材料三”回答,所以应该从材料三中去寻找信息来回答,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可知是少数贵族掌管议会,议会权力至上。淘汰:这一题考查基本史实,只要根据所学考虑工业革命后英国在制度方面的变革就不难得出答案,即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占据更多议席,获得更多政治权力,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 (3)这一题要求以中英两国为例论述材料四中的“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和发展创新”这一观点。需要考生在论证时首先说明什么是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什么是政治制度的创新,然后在分别说明中英两国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和创新分别是什么,并辅之以中英两国的相关史实。主要考查考生的史论结合的论证能力,要求逻辑严密,行文流畅,层次分明,250字左右。其中,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是指政治制度创立的核心观念,政治制度的发展创新指政治制度因时而变。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的形成;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1832年议会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有学者绘制成图所示,其所代表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A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B.美国主导,多极格局形成

C.冷战结束,美国独霸局面形成

D.多极合作,联合遏制美国

 

查看答案

邓小平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先后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等对外关系指导方针。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符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针对的是两极格局逐渐解体的国际环境变化

③“韬光养晦”指的是专注国内发展、少参与国际事务

④“有所作为”主要表现为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文告中的“这次会议”直接相关的是

A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达成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

C.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

D.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查看答案

1952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两国就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它作为中印关系原则被写进双方签署的协定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印度两国由此结成同盟关系

B.中国外交政策实现了明显转变

C.“一边倒”战略的重大胜利

D.大力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查看答案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保障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