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A.监察是丞相的一项重要权力
B.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
C.监察机构的权力来源于皇权
D.对监察官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唐代三省制实现了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通过文书的起草、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
A.成功实现了行政权力的分割
B.完全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地位
C.有效地制约了皇帝滥用权力
D.实现了民主政治的最初创建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曾这样评析中国某一帝王:“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之间走出一条中间路线。”该帝王符合“中间路线”的举措是
A.设置御史大夫与刺史
B.推行中朝外朝制度
C.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D.世袭与察举制共存
东汉时期一些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据此推断当时
A.儒学开始成为正统学说
B.察举制度存在弊端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D.地方分裂势力坐大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对教育的重视
B.古代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
C.反映了统治者一直重视廉政建设
D.选官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秦律》中最早规定“命曰制”“令曰诏”。而《北齐律》中首创“十大罪”条文,隋唐法律又将这“十大罪”定为“十恶”。“十恶”中诸如“谋反”“谋大逆”“谋叛”“大不敬”等为历朝所沿用。上述规定从法律上
A.明确了政权的合法性
B.确保了皇权的神圣性
C.保障了文明的延续性
D.说明皇帝制度的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