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蒋介石在《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中说:“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来和敌人决战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来和敌人决生死……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此抗战观点
A.导致正面战场出现了大溃败
B.有利于正确抗战策略的形成
C.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
D.吸收了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
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表明
A.共产党承认土地革命的失败
B.国共合作抗战的局面已经正式形成
C.国内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
D.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近代中国遭受三次灾难性的战争,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刺激在于
A.打开了中国商品市场
B.粉碎了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
C.开通了沿海沿江的十几个通商口岸
D.激起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热潮
甲午战争后,英国人赫德评论说:“日本根本是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我们必须要有……实力。但是中国人却认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期望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赫德意在说明
A.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是必然的
B.日本缺乏正义和诚信
C.国家关系中实力比正义更重要
D.战争的结局与正义无关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D.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随着19世纪末民族危机的加深,“托古改制”与“扶清灭洋”方案的上演反映出
A.封建制度已成为众矢之的
B.洋人成为民族的主要敌人
C.两方案都对清政府寄予希望
D.社会对西学认识日益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