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
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闻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材料三
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体制”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明朝中央官制发生变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人仰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歌曲生动地体现了中共的抗战路线。制定该路线的是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政治协商会议
20世纪40年代末,国统区教科书提到“英美以联合国通牒迫令日本无条件投降”;根据地教科书则指出“虽英美联合亦不能取胜于日本,最后苏联参战,才将日寇击败。”材料说明当时国共两党
A.都认为抗战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都强调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贡献
C.意识形态随国际形势变动呈现对立
D.寄希望于世界强国继续关注中国事物
下表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此表主要反映的是
战争爆发时 | 1942年 | 日本投降时 | ||||
中国 战场 | 太平洋 战场 | 东南亚 战场 | 中国 战场 | 太平洋、印 度洋战场 | 中国战场 (不含东北) | 东南亚、太 平洋战场 |
35个 师团 | 10个 师团 | 7个 师团 | 37个 师团 | 15个 师团 | 111多万人 | 不到 10.9万人 |
A.日本在各战场上人员分配不均
B.日本在二战期间军力严重不足
C.日本认为东南亚战场并不重要
D.中国战场牵制日本的主要兵力
1938年2月,蒋介石在《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中说:“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来和敌人决战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来和敌人决生死……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此抗战观点
A.导致正面战场出现了大溃败
B.有利于正确抗战策略的形成
C.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
D.吸收了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
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表明
A.共产党承认土地革命的失败
B.国共合作抗战的局面已经正式形成
C.国内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
D.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