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总分20分)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总分20分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视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1)血缘、门第、等级。 (2)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的限制。 (3)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 (4)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扩大统治基础;科举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一定程度体现公平、公正。(答出四个方面并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首先要理清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过程: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引导学生注意两大环节:审题要仔细、答题要完整。 第(1)问关键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注意审题“选拔的标准”,要求回答先秦时期选官制度的标准。 第(2)问关键是理清材料,从材料信息来看,反映的是西汉察举制。根据教材内容,从选官标准来看,相对于世官制,察举制能够体现出它的进步性: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的限制。 第(3)问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但要注意回答的完整性;根据材料,应为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从材料信息“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可以分析得出该制度的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 第(4)问关于科举制的影响,可以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官吏来源,加强了中央集权和体现公平、公正等方面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共同点是

A.发动大规模会战

B.进行积极抗战

C.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D.坚持游击战争

 

查看答案

在西安事变中,促使张学良先生扣押蒋介石,后来又释放蒋介石的最主要原因是

A.当时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B.中共的正确建议和主张

C.张学良和蒋介石的恩怨了结

D.国民政府方面的巨大压力

 

查看答案

清朝光绪年间,日本强迫清政府开放杭州为商埠,后又进一步攫取在杭州设立专有租界的特权。下列各项,与上述史实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查看答案

史学家陈旭麓说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