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什么思想?在治理国家上又提出了什么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中的什么观点?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主张的进步性。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1)因素:民心 思想:民贵君轻 主张:仁政 (2)观点:天人感应(或天合一)。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或君主专制统治)。 (3)关键:薄敛节俭。 进步性:具有忧患意识,强调社会责任感。 (4)相同点: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 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可以看出孟子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民心;孟子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从而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在此基础上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来治理国家。根据以上分析回答第二和第三小问。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信息“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可以看出属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据此回答第二小问董仲舒提出这种观点的根本目的。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可以看出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薄敛节俭;从材料“节用爱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得出其思想主张的进步性。 (4)第一小问依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是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儒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是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而进行的调整,对上述材料中儒家思想演变过程应从这一角度得出正确认识。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孟子思想·汉代儒学正统地位·董仲舒思想·程朱理学·朱熹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阴阳家、法家思想以及黄老之学而形成了新儒学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理学对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

D.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查看答案

《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2009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到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

A.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

B.折射出西方文明的强大生命力

C.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D.是投机商人成功的赢利性商业炒作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前期,对欧洲来说,是疾风暴雨的革命与波澜起伏的改革的时代。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一些思想家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对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与危机感到失望与不满。由此文学艺术领域兴起的流派,其代表作有

①《自由引导人民》

②《老人与海》

③《日出印象》

④《巴黎圣母院》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他用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文中的他是

A达芬奇

B.莫奈

C.塞尚

D.毕加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